保增長調結構 振興電子信息產業
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和蔓延,對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帶來了很大的沖擊。2008年下半年以來,電子信息產品出口增速不斷下滑,銷售收入增速大幅下降。11月份,全行業銷售收入出現了10多年來首次月度負增長。全年增速僅12.5%,出口增幅同比回落12.65個百分點,僅為13.55%,創多年來增速之最低。利用外資額明顯減少,產業發展面臨的困境多年未有。面對復雜的形勢和嚴峻的挑戰,如何促增長、保穩定、調結構、謀轉型,是全行業必須認真解決的重大問題。
本文引用地址://tjguifa.cn/article/93784.htm一、當前電子信息產業形勢仍然非常嚴峻
多年來,對外開放、國際合作、引進外資,加快了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提高了制造能力和技術水平。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信息產品制造基地,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具有明顯的外向型特點,與全球產業、國際市場緊密相連。2009年2月份,全行業出口交貨值占銷售收入的比例達到64%。但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不斷蔓延和深化,電子信息產業也受到了越來越大的沖擊,目前這場危機的影響尚未見底,電子信息產業形勢仍然非常嚴峻。
今年1-3月,電子制造業實現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5.3%,延續了去年11月以來的負增長態勢,是工業各行業中下滑最大的。3月份出現積極跡象,增加值同比增長1.2%。1-2月進出口貿易額下降明顯,累計進出口總額為876.1億美元,同比下降30.3%。國際市場需求明顯不足,主要產品產量繼續下降。傳真機、彩色電視機、數碼照相機和手機等主要產品銷售收入大幅下滑,東部重點省市產業增速明顯放緩。
電子信息產業正處于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又恰逢國際金融危機,使得制約產業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更加凸顯。一是由于缺乏核心技術,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擁有少,企業抗風險能力弱,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很大。二是對外依存度高,內需市場難以支撐產業發展。三是在國際產業分工中大多處于價值鏈低端,產業規模和增速受價格下降的影響很大。四是軟硬件產業比例不協調,產業結構亟待優化升級。
危機的確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但產業發展的基本面和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優先發展信息產業仍是當今促進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
二、在應對危機中加快推進產業的調整和振興
應對危機,保持穩定增長是第一位的。黨中央、國務院及時出臺了《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并將這一規劃作為電子信息產業應對危機、振興發展的行動計劃方案和組織實施重大工程的依據。規劃含金量高、支持力度大、可操作性強,受到業內外的高度評價。
規劃明確了今后3年要重點抓好9個領域的工作:確保計算機、電子元器件、視聽產品等骨干產業穩定增長;突破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器件、軟件等核心產業的關鍵技術;在通信設備、信息服務、信息技術應用等領域培育新的增長點。
規劃實施將圍繞“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總體目標:一要為電子信息產業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二要將擴大內需擺在比以往更加突出的位置。圍繞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升級和重大工程建設,加快推廣應用新技術和新產品,進一步拓寬產業發展空間。繼續積極參與“家電下鄉”工作。強化信息技術在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應用,綜合利用公共信息資源,加快培育信息服務新模式新業態,著重在軟件、互聯網、信息服務等領域培育新的增長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