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利浦瘦身過冬裁員1600人
11月22日,荷蘭皇家飛利浦電子公司(NYSE:PHG,AEX:PHI,簡稱飛利浦)公布金融風暴來臨后的首次裁員計劃:全球醫療設備部門裁員5%,即1600人。飛利浦新聞發言人Arent Jan Hesselink稱,此舉是應對經濟增長減速甚至衰退的準備工作。
本文引用地址://tjguifa.cn/article/89794.htm飛利浦10月13日公布的2008財年三季度財報顯示,在經濟低迷的市場環境中飛利浦難以獨善其身——公司的消費產品、照明和醫療器械的銷售都受到影響,第三季度銷售總額下降2%,從去年同期的64.7億歐元輕微下滑至63.3億歐元。然而,與2001年高科技泡沫破滅時遭受的重創相比,面對此次全球經濟危機飛利浦顯得更為從容。
這得益于過去兩年間飛利浦全球CEO柯慈雷發起的一場“變身”運動:大刀闊斧地砍掉受周期波動影響較大的業務(如半導體、手機等),同時,通過大量收購,在照明、醫療設備等垂直業務領域內快速擴張。
裁員、收購并舉
飛利浦三季度財報顯示,飛利浦當季銷售收入為63.3億歐元,較去年同期64.7億歐元減少2%。由于用戶需求急劇下降,該公司包括小家電、消費電子產品在內“優質生活”部門銷售收入同比減少8%,歐洲地區銷售收入同比減少9%。雖然新興市場的銷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了6%,但卻比第二季度下降了16%。曾被視為飛利浦關鍵增長動力的醫療業務,也因成像系統需求疲軟而受到打擊。
飛利浦公司CEO柯慈雷在新聞稿中說,最容易受消費者需求影響而波動的優質生活事業部,除去業務重組方面的因素,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率增長到銷售額的5.9%。這是該事業部致力于提升利潤率的結果。
他表示,雖然部分醫療保健和照明業務也受到了需求減少而帶來的負面影響,但是這兩個事業部在嚴峻的市場環境下依然保持穩固的增長,銷售額同比增長分別為5%和6%,尤其在核心業務領域,如病人監護、臨床監護、家庭醫療保健,以及綠色照明解決方案和固態照明方面都取得了持續增長。
“由于我們對目前世界經濟低迷可能產生的影響預見性有限,我們已經采取了一些措施來確保我們的盈利能力。”柯慈雷說,飛利浦將嚴格控制成本和售價,在某些部門進行不定數量裁員,預計在第四季度將產生2.3億歐元(約合3.085億美元)的相關費用。
與此同時,飛利浦將進一步把投資轉移到新興市場和增長趨勢明顯的領域。
事實上,在醫療設備領域,今年9月和11月,飛利浦已經分別買下了兩家印度領先的X光系統設備制造商Alpha和Meditronics,更早之前則在巴西展開了收購,將巴西個人護理產品設備制造商Dixtal Biomédicae Tecnologia收入囊中。而在今年4月,飛利浦收購了深圳金科威實業公司,完成了對醫療保健業務領域的初步布局。
與此同時,一項名為“占領辦公照明高地”的計劃也在飛利浦照明集團展開。記者從飛利浦公司內部了解到,這一計劃的主要內容是,到2012年內,飛利浦照明集團將投資10億歐元,在節能產品領域完成LED照明的布局。而完成這一計劃的主要手段則是采取策略性的長期合作和并購。
“飛利浦的增長主要來自兩部分,一是自身業務的有機增長,另一個就是并購。”飛利浦中國集團傳訊總監張彤華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飛利浦將繼續通過把更多資源轉向新興市場的方式來促進公司的業務增長。
加大對新興市場的投資是飛利浦“并購增長邏輯”的延續。過去兩年間,針對醫療設備和照明設備領域,飛利浦在全球展開了大規模收購。僅2006年,飛利浦便連續拋出7個大收購案,總金額高達45億歐元。即便是在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發生之后,飛利浦仍在最后幾周內連續宣布51億美元收購美國醫療設備廠商Respironics、27億美元收購美國照明燈具廠商Genlyte和4.3億美元收購醫療設備和服務提供商Visicu等三筆大交易。
“自2005年以來,我們已經投入超過200億歐元,用于已經完成的收購、將要進行收購以及股票回購。”柯慈雷在2007年末的分析師電話會議上說道。
出售標準:20%利潤率
柯慈雷在金融海嘯中還能保持微笑,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柯慈雷一系列的“變身”措施。
這家歐洲老牌企業,曾經業務龐雜幾乎無所不包,從電燈泡、剃須刀到半導體、高科技醫療領域的核磁共振儀,甚至到唱片,人們始終無法用一個準確的詞對這家企業的業務性質進行定位。
2001年全球高科技產業泡沫破裂之際,飛利浦遭受重創,剛剛接過權柄的柯慈雷開始重新審視飛利浦,并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大刀闊斧地砍掉了受經濟周期波動影響較大的業務。從2002年開始,飛利浦陸續將通訊、安全及圖像業務、保健產品分公司、手機部門售出。
2006年8月,飛利浦與KKR等三家私人股權基金簽署協議,將飛利浦半導體事業部門80.1%的股份售給后者。2007年5月和2008年1月,飛利浦先后拋售了手中持有的近1/3臺積電股份,價值33.6億美元。剩余的部分柯慈雷計劃到2010年全部售出,不再和半導體行業有任何直接聯系。
飛利浦目前還準備退出與LG合資成立的液晶電視屏公司。由于液晶屏的更新換代超出了飛利浦的預期,再加上臺灣代工廠及日本企業的激烈競爭,這家合資公司一個季度的虧損金額高達3億美元之多。從去年開始,飛利浦就向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很多亞洲公司發出邀請,希望能售出自己在合資公司的股份。
“利潤率能否達到20%是我們衡量是否繼續發展一項業務的重要標準。”原飛利浦大中國區總裁張玥此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這是飛利浦內部進行戰略布局的一個原則。
在大量出售相關業務的同時,飛利浦采取“輕資產策略”,開始在全球對自有生產工廠進行資源優化,關閉歐美部分工廠并向亞洲轉移主要制造能力。目前,飛利浦主要照明工廠都分布在波蘭、墨西哥、中國等低勞動力成本國家。
新挑戰
持續收購帶來飛利浦在重點領域整體業務規模的增長,但這些領域的可持續性盈利能力尚未開始體現。今年一季度,飛利浦凈收入為2.19億歐元,與2007年第一季度相比,凈利縮水近3/4,虧損的很大原因在于既有電視機業務銷售的大幅縮水。在現有大環境下,飛利浦實現公司在2008-2010年間銷售收入年增長6%的目標“越來越困難”。
另一方面,從公司的財務數據可以看出,在2006年到2008年的數個季度,飛利浦的利潤增長很大部分是來自于剝離業務或者出售股份所得,新業務本身增長帶來的利潤還不夠。比如僅僅2008年第三季度,凈利潤中就有3.08億來自出售臺積電股票所得。
從市場層面來看,在寄予厚望的醫療設備領域,飛利浦必須直面通用電氣和西門子兩家巨頭的競爭。雖然飛利浦更加注重個人與家庭消費者的聯系,而非像競爭對手注重B2B的高利潤醫療設備市場,但醫療領域貼近個人消費者的思路,在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可能行不通。因為這里的消費者更多還是愿意在醫院看病,也沒有習慣花費不菲的價格去購買心臟救護的儀器。
在照明領域,雖然飛利浦面臨許多小規模或地域性玩家的競爭,但這樣的企業更具靈活性,產品售價更便宜,在新興市場特別容易發揮。而在優質生活產品方面,飛利浦消費電子產品仍然面臨激烈競爭、利潤率日益下滑的現狀。目前看來僅有飛利浦的傳統強項個人小家電發展較為穩定。
在醫療設備領域,飛利浦的解決辦法是,和當地的中低端醫療設備商合作,為當地醫院和治療機構提供普通大眾都能用得起的設備,購買深圳金科威便出于這一考慮。金科威是國內第二大病人監護設備供應商。此外,飛利浦還和東軟合作,通過成立合資公司的方式生產適合中低端市場的經濟性產品。
在照明領域,照明家居燈具部全球總裁Allard Bijlsma10月29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在收購PLI之后,飛利浦成為全球第一大燈具生產商,未來重點將發展新興市場。今年開始,飛利浦將大舉進入中國家居照明市場。目前中國家居燈具還是一個不以品牌為導向的市場。而飛利浦希望借助其品牌、對消費者需求的理解和創新的技術理念等優勢進入這個行業,飛利浦認為在中國,伴隨越來越多的新興中產階級的誕生,他們愿意為品牌和理念付出投資,而不單純考慮價格因素。
據悉,飛利浦對中國家居燈具的投資將基于兩方面,一是產品,二是渠道。按照飛利浦最新的計劃,其將在年底之前開出第一家飛利浦家居燈具品牌專賣店,明年,專賣店將會達到200家。同時,飛利浦還計劃利用現在中國的800家門店銷售網絡開展新業務,并在明年拓展至1200家。
相關推薦
-
| 2007-02-16
-
-
| 2009-08-06
-
| 2002-09-11
-
| 2007-02-09
-
-
| 2007-02-16
-
| 2007-03-20
-
| 2003-03-17
-
| 2009-07-06
-
| 2002-11-11
-
-
| 2002-06-27
-
| 2009-07-06
-
| 2002-08-27
-
| 2009-07-06
-
| 2009-07-06
-
-
| 2007-02-16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