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工具:太貴,太便宜?
如果你問不同的人,會得出截然相反的結論。
幾年前筆者參加過某EDA產品發布會后,咨詢一家國內某微電子所的專家對此意見,他說:“一套新的設計工具要20萬美元!相當于我們所一年的利潤,而且這只是一個設計工具!”頓時,筆者為高科技即將造福我國設計業的興奮勁兒被冷卻了。
但是你去問EDA公司,他們的觀點就不同了。最典型的,記得一家EDA廠商的老總說:你不要看一件東西本身的價格有多少,而要看它實際帶來的價值有多大?如果你拿一個工具可以開發一個流行的產品,帶來了100萬美元的附加價值,你買的工具很值,而且很便宜。
這是理論上的解釋。但是,平心而論,看看市場風險,再捏捏咱中國人的腰包,我倒認為還是那家國企說得有理、令人踏實。
在7月15日的北京CDNLive!上,筆者再次提起了這個多年前的傷痛,Cadence公司的亞太區總裁兼公司副總裁居龍先生語出驚人:EDA工具太便宜了!“希望我們的價格被業界認可。”居總解釋道,‘貴’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實際上從整個大的趨勢來看,半導體產業沒有EDA工具這個產業無法發展起來。任何一個芯片要想做出來,若沒有EDA工具做不出來,但是EDA工具很爛的話時間會耽誤很久,當然工藝也是一個重要問題。但是EDA產業在整個半導體產業的比重在下降,以前大概是整個產值的4%。現在半導體產值達到了2500億美元,EDA業卻只有50億美元,因此從4%降到了2%。EDA工具的產值沒有跟著半導體產值上升,反而下降了,因此相對來講,EDA工具太便宜了!
EDA公司日子十年前比現在好過,現在利潤下來了,技術層次越來越提高,風險越來越大……。所以EDA工具不能再便宜,否則大家都得關門了,IC設計公司也不用做了。居總呼吁:“所以我希望我們的價格被業界所認可。我們如果沒有這些資源可以繼續投下去的話,設計不能往前走。”
這個角度也有道理,曾聽EDA業的專家說:美國MBA專業畢業的人不愿意去EDA公司,因為再怎么經營,產值和利潤率不容易大幅增長(達到2位或3位數成長)。EDA業已經飽和了?!但是45nm、32nm、22nm……這些挑戰,制造業已經把難題拋給了EDA業(就像處理器的多核把難題拋給了軟件一樣),下一步該怎樣發展?
不過,我們可不希望像藏羚羊一樣生存著的我國IC設計業再背負上EDA工具這個沉重包袱。因此租用或和其他公司共用EDA工具也許是解決之道。“我知道國內很多設計業付不起,所以我們經過很多方法,通過孵化基地提供給小公司用。”居總解釋道。
《世界是平的》這本書中舉了大量的例子,闡述從民航業到汽車業正在出現大集團相互合作的現象。足夠多的人共用EDA工具,EDA工具就太便宜了,并且能夠迎接深亞微米和納米級設計挑戰,走向國際IC設計舞臺。
相關推薦
-
-
| 2003-03-06
-
| 2005-06-22
-
| 2005-06-22
-
| 2007-12-13
-
-
| 2015-07-05
-
| 2007-12-25
-
| 2011-06-27
-
| 2010-01-13
-
| 2005-06-17
-
-
| 2015-07-27
-
| 2007-12-24
-
| 2004-11-08
-
| 2010-01-19
-
| 2010-01-19
-
-
| 2007-02-09
-
-
| 2010-01-13
-
| 2007-02-09
-
-
| 2010-01-19
-
| 2012-10-31
-
| 2015-07-27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