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低功耗CPU改寫格局 威盛與英特爾叫板
為了避開跟英特爾和AMD在高端領域的競爭,威盛一直采取邊緣化策略,專注于低成本、低能耗市場。如今,隨著市場的變化,它與英特爾的正面交鋒在所難免。
本文引用地址://tjguifa.cn/article/85128.htm不久前,威盛開發了一套運行Windows操作系統的微處理器產品,該產品較英特爾的同類產品更節省能量。
如今,英特爾也宣布將發布其有史以來最小的、功耗最低的節能處理器Atom。
5月29日,威盛(VIA)總經理陳文琦在新一代“Isaiah”(賽亞)架構處理器全球發布會上稱,芯片廠商是個相互學習的過程,事實上,英特爾在處理器上也在學習威盛。他認為,未來PC產品將以高效、節能、綠色、環保、安全的技術特點為方向,走進用戶中心。
據悉,在美國市場,威盛處理器主要用在類似于惠普Mini的袖珍筆記本電腦產品上,它可大大延長電池的壽命。而在其它市場,威盛處理器更多應用于一些無品牌的PC產品,這些PC通常由汽車蓄電池提供電力,在一些貧困農村充當“大型機”的角色。
有專家稱,威盛叫板英特爾勇氣可嘉。但作為后起之秀的威盛能否一戰成名還是個未知數。
小市場做大文章
在小市場上做文章一直是威盛采取的策略。據悉,VIA Isaiah處理器已經試產并出貨,在第二季度即可大規模批量投產。 它不但會在PC領域打拼,還會轉戰嵌入式市場。 不過消息指出,VIA很可能要等到2009年之后才能從中獲得實際利潤。
業界相關人士告訴《IT時代周刊》,目前,VIA的嵌入式方案已經成功進入航空娛樂應用市場,比如新加坡A380客機就采用了VIA低功耗處理器和Linux操作系統。《微處理器報告》網絡版分析師湯姆·哈夫希爾表示,“英特爾并沒有忽略低能耗市場,預計它很快將推出Atom,與威盛的C7展開對決。 在英特爾進入這一細分市場之后,威盛要么會受到重創,要么將繼續前行。”
一位接近威盛的資深人士稱, 威盛不會因為避免與英特爾的交鋒改變策略,業內人士從威盛的發展史就應該能看到這一點。
他介紹, 威盛于1999年收購了一家位于美國奧斯汀從事芯片設計的小公司Centaur Technology,借此進入微處理器市場,而后者由前IBM科學家格萊恩·亨利創辦。亨利在1980年代末曾勸說IBM設計并生產自己的PC微處理器,“但IBM沒有采納”。亨利于1988年離開IBM,加盟戴爾公司,成了戴爾的一名研究主管。
1995年,亨利離開了戴爾,他想繼續追尋設計一種更廉價、更簡潔地微處理器的夢想。在得到圣何塞芯片公司Integrated Device Technology(IDT)1500萬美元投資的資助下,亨利招募了一個小型設計團隊,但到1999年,IDT卻打算將亨利的設計團隊Centaur Technology出售,威盛借機實施了收購。
此后,亨利團隊于2001年推出了首款節能處理器C3,但其市場有限。2005年,威盛又推出了C7,即惠普Mini筆記本采用的處理器,該處理器可運行Windows操作系統及全套程序,與英特爾和AMD的低端產品相比,其成本更低、節能性能更為突出。
“這是英特爾當時尚未顧及的一個小市場,相當邊緣的一項業務。”硅谷芯片專家林萊·果納普表示。
新興市場搶奪
給予開發者信心的永遠是市場的信號。英特爾的“Atom顯然直接對準了威盛產品線的‘心臟’”。
日前,英特爾發布了命名為“凌動”的低功耗處理器Atom。據介紹,凌動處理器的功耗規格在0.6瓦至2.5瓦之間,速度可以達到1.8GHz,這使它成為英特爾歷史上有史以來最小的、功耗最低的處理器。
面對Atom的發布,威盛表示,它已做好了與英特爾戰爭的準備。最近在舊金山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威盛國際市場主管里查德·布朗展示了一款新的專門為其處理器產品設計的主板,這樣電腦廠商可采用威盛的處理器和主板全套產品了。
布朗稱,新款主板產品將有助于推動威盛處理器在發展中國家市場的銷售,該市場的PC廠商在組裝硬盤、供電設備和圍繞處理器的其它設備方面可能并不是十分專業,但這款產品能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業界人士告訴本刊記者,英特爾Atom首批出貨量有限,加上不希望對現有低端筆記本電腦(NB)及桌面計算機(DT)產品造成沖擊,因此Atom出貨策略相當謹慎。 首次出貨主要會先提供給宏基、戴爾等一線PC品牌,華碩也可以取得一定數量,其他二線廠商相對很難拿到處理器。這就導致超便攜電腦平臺另外一家處理器廠商威盛獲得發展良機,由于市場需求龐大,威盛已經在UMPC市場擁有近40臺超便攜筆記本型號的設計,這些產品讓威盛在UMPC市場打下穩定根基。
目前已經有惠普等國外大廠采用了威盛處理器,也證明了威盛處理器的實力,國內的同方、長城以及冠捷等廠商也在布置陣型,搶占新興的便攜式筆記本市場。威盛的C7-M處理器和芯片組在UMPC市場上和英特爾的產品相比毫不遜色,而且具備更高的性價比,低功耗的特性也非常出眾,成為更多廠商的選擇。
CPU市場格局或將打破
據悉,由于惠普公司表示它已為首批微型低成本PC訂購了10萬片C7-M處理器(2008年惠普將出貨50萬臺低成本PC),加上技嘉科技公司新的M700超級移動筆記本(UMPC)也將采用威盛CPU,威盛公司可能有機會彌補其長期以來的一系列虧損。
此外,除了惠普和技嘉兩家公司,目前還有更多硬件制造商表示,它們正考慮在自己的UMPC和低成本PC上采用威盛處理器。
不過,部分廠商的支持并不代表威盛已經勝券在握。行業觀察人士近日指出,“威盛在這場針對英特爾的保衛戰中能否取勝,目前還需要觀望,但其敢于跟英特爾叫板的勇氣表明,海外競爭者對美國品牌的挑戰日益加劇。”“即使威盛獲得短暫的勝利,但不并代表能占據上風。”美國分析師Doug Freedman也這樣表示。
一位接近威盛的高層人士透露,威盛正在采取結盟戰略來打贏這場保衛戰,而其重點合作對象是同樣與英特爾打得正歡的NVIDIA。據了解,今年4月,威盛和NVIDIA共同宣布,雙方將采用威盛賽亞(Isaiah)處理器和集成NVIDIA圖形芯片組,推出Vista Premium PC平臺。
鮮為人知的是,NVIDIA差點就購得了威盛CPU產品線。導致這一交易告吹的原因是,NVIDIA只想單買處理器業務,但威盛認為,一方面留給威盛的將是多媒體影音控制芯片、商用嵌入式應用等業務,其未來發展前景不大;另一方面,由于NVIDIA目標僅是處理器業務,對于威盛的芯片組產品并無興趣,全數購并將考驗NVIDIA的整合能力。因此雙方最后選擇了在CPU生產和研發領域加強合作的方式。
坊間觀察人士指出,威盛現在最明智的辦法就是避免與英特爾直接競爭,而與NVIDIA結盟后的組合也實現了通用CPU、圖形芯片(GPU)和芯片組的制造生產能力。這讓威盛在英特爾和AMD面前將更具競爭力。
Doug Freedman對此稱,這并不表明威盛短時間內就有挑戰CPU巨頭英特爾的資本——縱觀CPU發展歷程,不難發現,不管是曾經在移動CPU上讓英特爾難堪的全美達,還是從芯片組轉戰CPU領域的威盛,都無法和英特爾抗衡,只有AMD在通用CPU領域在苦苦支撐。
此外,即使是NVIDIA這個伙伴,也有可能變為對手,理由很簡單:NVIDIA也開始做低功耗CPU。
不過,對英特爾來說,不管是威盛的出現,還是NVIDIA的出現,都是一個頭痛不已的消息。一位顯卡經銷商表示,威盛的產品看上去在性能上更吸引人,可以令未來的手機、MP4在多媒體能力上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有分析稱,低功耗CPU市場還是一塊尚未完全開發的“綠洲”,與較為成熟的PC芯片市場相比,還處于市場開發期的低廉筆記本市場和MID設備市場,在技術、規模效應等方面,威盛和NVIDIA都不至于落后英特爾太多。
去年以來,華碩推出的輕巧低廉筆記本易PC大獲成功,這讓業界掀起來了超低價便攜筆記本的熱潮,給低功耗的處理器帶了機會,也令英特爾及威盛都可能受益,而MID設備市場則給NVIDIA帶來機會。所以,威盛與NVIDIA能否依靠其低功耗CPU產品在處理器市場翻身,與AMD聯手打破英特爾一家獨大格局尚難定論。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威盛與NVIDIA的加入,維持了近十年的PC、手持 設備領域的CPU市場格局將被打破。
不管未來的競爭格局如何變化,最終受益的將是消費者。
相關推薦
-
| 2012-07-27
-
| 2011-01-07
-
| 2002-09-10
-
-
| 2002-10-25
-
-
| 2007-02-09
-
| 2007-12-25
-
| 2007-02-09
-
| 2012-07-13
-
| 2007-02-16
-
| 2009-10-16
-
| 2009-12-28
-
| 2012-07-24
-
| 2011-03-03
-
| 2012-07-24
-
| 2002-11-05
-
-
| 2009-07-02
-
| 2008-01-14
-
-
| 2012-07-30
-
| 2002-11-03
-
| 2002-10-17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