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唯經驗論 讓畢業生在競爭中成長
——
作者:
時間:2007-08-03
來源:新華網
近日,一位經營電腦公司的朋友正為公司技術骨干大量流失苦惱不已:要把一名毫無經驗的大學生培養成技術骨干,至少也得兩到三年的時間。除時間成本外,公司還得拿出大量的資金送他們外出進修。可剛把他們培養成技術骨干,就有人開始“見異思遷”了。
近年來,新進大學生沒干幾年就跳槽者大有人在,以致有的用人單位不得不在招聘會上打出“愛跳槽者免談”的牌子。如此說來,要想打破“唯經驗論”的用人門檻,僅靠用人單位一方的努力是不夠的。
在就業競爭十分激烈的社會,作為一名沒有經驗的大學生,如果一畢業就能被用人單位雇用,的確是件幸事。所以,畢業生應常懷一顆感恩之心,常思回報之事。反之,如果原本就是為了落戶,為了找個“臨時落腳點”,那么他的人品、人生觀就出了大問題。這么做的后果,不僅有損自己的聲譽,還會影響到用人單位對本校畢業生的總體評價,從而影響到學校今后畢業生的就業。所以,學校很有必要加強對學生的誠信教育、職業道德及敬業精神方面的教育。
隨著經濟格局的日益開放,人才成了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核心要素。所以,對于企業而言,理應意識到“重使用、輕培養”的用人行為是十分短視的。如果大家都寄望于“別人培養、我挖墻腳”,長此以往,有經驗的適用人才從何而來?一些大學畢業生頻繁跳槽固然有其自身原因,難道用人單位就沒有責任?用人單位是否在企業文化建設方面下了足夠的功夫?我們是否真正做到了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業留人?總之,只有畢業生、政府、用人單位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打破“唯經驗論”的用人門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