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基傳:通信發展應實現三個轉變處理好三個關系
——
作者:
時間:2006-08-02
來源:中國信息產業網
中國信息港論壇7月29—30日在哈爾濱舉行。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吳基傳出席論壇并發表講話:今天我想講三點,講一下我們中國整個電信發展的一個回顧。第二部我們現階段是一個什么狀況,技術是什么狀況,當前我們這個產業是什么狀況。
現在的通信,光通信我們通信領域來講是一次很大的革命,它的建設速度加快了,傳輸距離高了,衰耗少了。
蜂窩移動的技術最高潮都在1990年—2000年,這個時候正是世界高速發展的階段,我們國家大力采用,1994年到現在不過是12年的時間。12年的時間我們國內現在移動電話的擁有量今年年底肯定超過5個億,現在是變成一個普通消費。緊過來。這就是技術的發展。
我認為互聯網的出現也給我們第二次通信技術產生了很大的推動。今天來講,在互聯網上可以辦的事情和將來人們要辦的事情現在都在研究,是越來越多。
因特網的出現對于傳統的通信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沖擊,我們的通信進入60年代到進入21世紀,不到50年的時間,這幾大技術的突破和成熟,為我們今天的通信勾畫了一個很美好的圖畫,給我們現在研究還可以有很多新的業務的開拓。
第二個問題就是對現階段,我們通信對處于這個階段的認識。前面是歷史怎么過來的,60年代以后得到了這么大的發展。
中國的通信的網絡也得益于我們改革開放以后跟上了國際的技術的進步,才有了今天中國這樣一個現代網絡的呈現。光纖技術,蜂窩移動。
三個網的融合問題,這三者一個是資源提供者,一個是網絡服務者,一個是信息消費群,是這三者的內在的關系。
第三個問題,我們目前要怎么做,要實現三個轉變,處理好幾個關系。
第一個轉變,要實現由傳統電信業的服,要向綜合信息業服務轉變。
第二個轉變就是要實現由企業提供給用戶單一業務服務向用戶提出要求進行全方位服務的轉變,真正轉到以市場為導向的方向上來。
第三個轉變就是要實現主要服務的業務設備技術的開發依賴于制造廠商為主向基本由自己獨立掌握為主的轉變。
一個要處理好舊業務和新業務交替的關系,舊業務不能丟掉,人們話音講話還是方便,盡管它的增長速度會變,或者由其他的形式替代,但是講話這種方式還得有,如果將來因特網的上網,不按鍵,只說話,那也可以叫話音,它只是話音的輸入而已,因為人講話這是模擬的,變不了。你處理的方式是用數據或者用什么處理,那跟說話不一樣,如果你叫人不說話,叫我們說數據,那怎么說。他說出來還是模擬的。所以新的業務和舊的業務之間的關系要處理好,也可能真是軟件變了以后,語音啟動軟件,軟件來超脫這個系統,這也很可能。
第二個要處理好運營與制造業的相互依賴和依存的關系。運營業剛才前面講了有三者,一個是資源提供者,一個是網絡的運營,一個是設備的制造,當然這三者生產鏈有聯系,確實也有分工,不能說我一家從頭到尾全都有,那也搞不大,也形成不了專業化的利用。但是目前也出現一些新的情況,這個之間是在相互滲透,因為有一些業務的開發,完全由制造商去開他覺得困難,有一些業務你叫運營商自己市場上有,讓他自己去實現,那也不行。需要資源提供的和網絡運營的,和制造的相互滲透,相互協作,當然這種協作不是小農生產,應該是經濟紐帶的聯系。如果說產生了一些知識產權,沒關系,共同享有。
所以,確確實實已經到了這個時候。再一個就是硬件的發展和軟件更替,運營業和軟件開發業的依存和促進關系,現在我們很多業務,硬件設備的能力是很大的,如何凸顯一些新的業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的軟件升級和軟件的調整。制造業有硬件的,有軟件的,現在制造業硬件和軟件有的時候也滲透在一塊,這一對關系也應該處理好。
第三個關系,要處理好保證消費者信息消費的合法權益與網絡安全的關系。當然網絡安全設計到網絡本身的物理安全,還要防范外部因素侵犯的安全。現在網絡犯罪和網絡侵犯這個問題是我們當前在信息化過程中間一個非常大的問題,網絡越大,信息交換和信息處理的量越大,安全的危害越大,安全問題越嚴重。
相關推薦
-
| 2002-05-29
-
| 2007-12-22
-
| 2007-12-03
-
-
-
| 2002-05-17
-
-
-
| 2002-05-31
-
| 2009-07-06
-
| 2009-07-06
-
| 2002-05-17
-
| 2002-05-30
-
| 2008-01-05
-
-
| 2009-07-06
-
| 2009-07-06
-
-
| 2007-02-09
-
| 2007-02-09
-
| 2009-07-06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