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赴臺投資辦法將定案:PC和手機業務有望開放
臺灣地區有關陸資赴臺投資許可的管理辦法本周有望定案,這將為期待直接投資臺灣已久的大陸企業開啟政策之門。
本文引用地址://tjguifa.cn/article/94336.htm昨天,臺灣當局機構就陸資來臺投資許可管理辦法進行協調。
此次會議的焦點包括,陸資經第三地轉投資持股比例認定標準是30%還是50%等。
許可辦法本周定案
昨天與會的臺灣“經濟部投審委員會”副執行秘書張銘斌告訴CBN記者:“這次會議重點討論陸資通過第三地來臺投資的認定標準,如果第三地公司陸資占股超過30%,就將被認定為陸資公司。”
張銘斌還透露,“行政院”本周處理陸資來臺許可辦法,“定案后將對外進行初步說明,近期盡快會同投資開放目錄一起正式對外發布。”
目前,業界普遍預期,陸資來臺投資許可管理辦法及第一階段開放項目,可望5月底前成型。而投審會官員昨天無疑給兩岸產業界透露出了明確信號。
據了解,臺灣當局部門已完成陸資來臺投資65項制造業目錄檢討,其中,電子科技業方面,一般電子業以被動元件及其他項為主,信息家電包括電視機、電冰箱、音響、洗衣機及計算機外圍等;通訊產業則包括手機、電話等。
分析人士指出,陸資登臺搶占先機的戰略意義不言而喻,盡管短期商業機會不是非常明顯。
目前,大陸PC與手機廠大多設在華南和華東地區,而臺灣的廠大多不是很大,“兩岸企業通過合作重新參與兩岸產業布局。”張銘斌告訴記者。此前,聯想集團通過收購IBM在臺灣的PC 業務進軍臺灣市場,但是競爭激烈,日韓大公司早已兵臨城下。
臺灣“經濟部工業局”完成的制造業目錄,依行業類別共計212項,擬開放65項,占30%。服務業方面,將從臺灣地區加入WTO承諾開放的服務業中選出較為不敏感24項,約占21%,包括觀光飯店、第二類電信、百貨、超商、餐飲、連鎖量販店、物流、批發等;公共建設81項,共開放11項,占14%,包括海港、空港及觀光游憩等項目。
目前兩岸密集進行搭橋專案的產業交流合作,包括太陽光電、航空、通訊、LED照明產業、信息服務、風力發電、食品等兩岸搭橋專案項目,并未納入65項開放項目中。
不過,由于兩岸積極推動搭橋專案,雖然這些產業未列入開放第一波項目,但下階段一定會納入開放,陸資有興趣的半導體面板及IC設計項目首波都未開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