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宣布取消手機核準制
從2007年10月12日開始,曾由于沒有牌照而生產“黑手機”的移動電話生產企業,將從幕后走向前臺了。
就在當天,國務院宣布取消和調整了186項行政審批項目,其中包括取消由國家發改委執行的“國家特殊規定的移動通信系統及終端等生產項目核準”,這意味著自2004年開始實施的手機生產核準制將正式取消。
與手機生產核準同時被取消的還包括由信產部執行的另外9項電信類行政審批項目,具體包括:通信工程施工企業資格認證;通信勘察設計企業資質認證;通信、電子投資項目立項審批;通信、電子計量標準器具審核;中斷通信互聯互通審批;境內電信企業境外上市審核;國際電話結算價備案;研制無線電發射設備核準;通信電子質檢機構設立與授權。
1998年,國家出臺了《關于加快移動通信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這一文件規定,“對移動通信產品生產企業嚴格監管,并將移動電話的生產納入國家指導性計劃”,要求手機生產必須獲得信息產業部的牌照許可。
在此后長達6年的時間里,中國一直對手機行業準入采取了嚴格的控制和審批措施。
隨著2004年7月《行政許可法》及相關政策法規的頒布實施,2004年7月,國務院下發了《國務院關于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其中在電子信息產品類中規定,“衛星電視接收機及關鍵件、國家特殊規定的移動通信系統及終端等生產項目由國務院投資主管部門核準”,這就是手機核準制的政策由來。
根據信產部的統計,在由信產部主導牌照制度的5年多時間,信產部一共發出去49張牌照。其中GSM手機牌照30張,CDMA手機牌照19張,擁有手機牌照的企業38家。自2005年2月,由國家發改委實施核準制以來,核準的新增手機企業有41家,其中外商投資企業11家,國內企業30家。
曾有媒體報道,在深圳一個有30名雇員的企業里,每月都能生產出5萬部手機,每年能夠生產12個型號。它們一般是從設計公司那里購買PCB板設計,然后自己完成機械和工業設計。它們既生產沒有入網證書的小品牌手機,也會借別人的執照來生產大品牌手機。
顯然,這家企業以后再也不用為借別人的執照來生產手機而付費了,只要能夠在技術、質量方面符合有關機構的檢測而領到入網許可證,誰還能說它生產的是“黑手機”呢!
相關推薦
-
| 2002-09-10
-
-
| 2003-07-11
-
-
-
| 2002-09-03
-
| 2006-12-20
-
| 2005-01-06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