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小罕: 關于“自主創新”的五大觀點
演講人: 廖小罕 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長
對信息產業領域科技自主創新問題大家強調得比較多,但歸根結底它的屬性是什么?自主創新主要是在產業技術上的控制權,對技術和產業的健康發展方面我覺得僅僅有自主創新是遠遠不夠的,在如何取得制高點、如何取得創新成果的法律地位(專利、制作權),如何和企業推廣、交換創新成果方面同樣非常關鍵。
第一點,在科技創新過程中首先要努力學習知識產權策略的運用,IT企業要做大做強,首先要做好自主創新和知識產權戰略,全面了解整個信息領域技術發展的狀況和知識產權的狀況,不能盲目決策。包括很多科技項目的部署,科技項目研究的開展,并不是說我們出了成果以后就能夠順利地往前走,很有可能存在侵權的可能性,所以一定要把握好戰略。包括國家重大專項啟動時我們都要考慮前期的知識產權工作。在戰術上要充分理解知識產權的共享、交叉許可,我們的設計企業也要深入理解如何進一步管理知識產權和運用知識產權,鼓勵企業參加各種各樣的知識產權共享。
第二,要有寬廣的視野,要確保在全球范圍內有自主創新的戰略思想。經濟科技全球化時代科學研究和產業化已經完成了全球化合作和地區分工和布局,作為迅速發展中的國家,我們正快步的走向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過程,實際上是經濟商品化、生產設備化發展的結果,所以信息產業鏈也越來越長,分工也越來越細,具有優勢的IT企業在全球范圍內整合知識產權,確實是這樣一回事。因此我們要保護知識產權,要牢牢的控制知識產權,力爭在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權。
第三,在開展自主創新的工作當中,一定要注意專利先行,這是集成電路發展中的上策。
第四,重點突破,有所為有所不為。集成電路是個覆蓋面很廣、體系結構很復雜的產業,微軟、Intel他們也買了很多知識產權。知識產權本質上是個經濟概念,自主知識產權的獲得有多種方式,自主創新是獲得知識產權的重要手段,而且對我們發展中國家在很多方面來講這是主要手段,但我們確實要認識到知識產權不總是吃人的老虎,知識產權可以成為保護我們自己的武器。要使信息領域取得持續的發展,最重要的還是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當前,我國企業的規模尚普遍較小,特別要注意重點突破的問題,在還不具備全面鋪蓋的條件下,要在某個領域做專、做精。
第五,要注意加強自主創新的能力和保護知識產權的機制建設。知識產權的本質是所有權、壟斷權,是IT企業做大做強的基礎,是IT企業健康成長的根本保障。
以上幾點觀點不一定全面,只是在今天提出來供大家討論和批評。
相關推薦
-
| 2008-01-03
-
| 2014-12-31
-
| 2010-01-18
-
| 2014-12-31
-
| 2006-02-18
-
-
-
| 2007-03-30
-
| 2007-03-15
-
| 2010-02-10
-
-
| 2003-07-23
-
| 2010-01-18
-
| 2003-03-11
-
| 2009-10-26
-
-
-
| 2003-07-02
-
-
-
| 2010-01-18
-
| 2003-08-09
-
| 2014-12-31
-
-
| 2014-12-31
-
| 2014-12-31
-
| 2009-04-12
-
| 2007-09-13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