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OPC的MPEG-4視頻播放器
——
作者:殷開爽 駱麗
時間:2007-01-31
來源:單片機及嵌入式系統應用
多媒體技術實用化的關鍵技術之一,就是解決視頻、音頻數字化以后數據量大,與數字存儲媒體、通信網容量小的矛盾,其解決途徑就是壓縮。
為了支持低比特率視頻傳輸業務,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推出了MPEG-4標準。于1999年正式成為國際標準的MPEG4是一個適合于低傳輸率的視頻、音頻解決方案,更注重于多媒體系統的交互性和靈活性。MPEG-4視頻壓縮標準提供了一種高度靈活、基于“內容”的編碼方法,解碼端可以“按需解碼”,還可以添加對象和信息。這種靈活性使得MPEG-4具有高效的編碼效率、基于內容的可擴展性以及在易受干擾環境下的魯棒性。
MPEG-4的這些特性使得它十分適合于存儲容量有限的手持終端設備。但是MPEG-4視頻解碼中涉及的反量化(Inverse Quantization, IQ)、反離散余弦變換(Inverse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IDCT),運動補償(Motion Composition, MC)等技術均是典型的計算密集型變換,對于本身處理能力有限,功耗受限的手持終端設備而言,視頻解碼的實時性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本系統在Nios II和FPGA構成的SOPC平臺上,使用NiosII的用戶自定義指令以硬件邏輯方式實現MPEG4解碼中的IQ、IDCT、 MC等計算復雜、高度耗時的功能模塊,極大地提高解碼速度。從而在以GPL協議發布的XviD Codec基礎上,實現Simple Profile視覺框架下,L1級、QCIF(177
相關推薦
-
| 2009-07-06
-
| 2010-01-18
-
| 2010-01-18
-
-
-
-
| 2002-09-23
-
-
| 2003-04-09
-
| 2009-10-26
-
| 2004-10-12
-
| 2010-01-18
-
-
-
| 2007-02-09
-
-
| 2007-03-07
-
| 2007-02-09
-
| 2007-02-09
-
-
| 2003-08-07
-
| 2003-08-04
-
| 2007-02-09
-
| 2009-09-23
-
-
| 2010-02-10
-
| 2009-07-06
-
| 2009-07-06
-
| 2009-09-28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