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電視業務處探索期 合作共贏路長且難
如火如荼的2006足球世界杯賽即將落下帷幕,在這近一個月的時間里,除了電視、互聯網、廣播在源源不斷地向我們報道最新的世界杯賽況信息之外,另一種媒介方式也借助世界杯悄悄進入我們的視線,它就是手機電視,被CCTV-5不斷廣而告之的中國移動“掌上世界杯”即是一例。
其實對于手機電視,我們并不特別陌生。早在2004年4月,中國聯通就已率先推出“視訊新干線”移動流媒體業務,從那時開始,國內市場上便逐步掀起了一股手機電視熱。根據運營模式不同,手機電視標準可分為兩大類:點對面覆蓋的廣播模式和流媒體的電信模式。前者的實現方式主要有兩種:地面廣播和衛星廣播,后者主要由具有上、下行傳送能力的移動網絡來實現。但無論采用哪種技術標準來推行手機電視,這個產業都面臨著一個產業價值鏈共同合作的問題。
在整個手機電視的價值鏈中,最源頭的是視頻內容提供商,由他們將內容分發給擁有牌照的手機電視運營商,手機電視運營商再將電視節目處理和集成,通過移動通信網絡或者衛星廣播網絡再或者兩種網絡的結合,將電視節目傳送到用戶的手機終端上。為了抓住這一機遇,眾多終端廠商也是不遺余力,在國產手機業中,國產手機領軍企業波導也正在進行電視手機測試樣機的不斷完善和改進,預計年內商用電視手機就會正式投放市場。
合作共贏路長且難
從目前手機電視發展形勢來看,最大的問題是商業模式未定,手機電視到底通過什么網絡實現,直接影響到其商業走勢。現在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都是單獨利用蜂窩移動通信網絡,以流媒體的方式實現手機電視業務。這種方式互動性強,但限于帶寬,只能是以短片的形式出現,而且如果按照電信流量計算,收費會很高,用戶難以接受。
采取廣播網絡,傳輸速率與價格都和目前的電視非常接近,但問題在于人們是否需要在手機上看長篇的電視節目,而且如果要和用戶產生互動效應,則還是必須借助于移動網絡。
因此,由廣電和移動運營商采取合作建網的模式將是手機電視未來發展的方向。這也得到廣電和電信企業主管部門——廣電總局和信息產業部的一致認同。目前信息產業部正在督促下屬研究機構對手機電視的市場需求進行調研,并和廣電部門進行緊密而友好地探討,為下一步雙方制定可行的手機電視政策和標準做好前期準備。
既然合作是大勢所趨,那么如何分成也是廣電和電信部門必須考慮的問題。目前手機電視的費用包括流量費和服務費,流量費歸電信運營商,服務費再由SP和CP分成。在這個過程中,流量費的高低會直接影響用戶的選擇,費用定價過高,會使用戶望而生畏,進而影響SP的收入;定價低,對電信運營商則不利。這對于廣電和電信部門來說,是一場智慧的挑戰。
而對于這種挑戰,目前有一種看法認為這是電信系統和廣電系統之間的一次博弈,是雙方爭奪主導權的“戰斗”。對此觀點,信息產業部的一位人士進行了糾正,他強調,從目前電信和廣電之間的溝通交流來看,在未來的手機電視領域,雙方都是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不存在誰主導誰的問題,而且雙方目前也達成了一致的觀點:在有利于國家和用戶利益的基礎上進行合作。
手機終端漸有起色
既然是用手機看電視,終端就不能不提。因為看到了手機電視巨大的商業前景,眾多的終端廠商也在不斷地推陳出新,很大程度上刺激和促進了手機電視產業的發展。2005年11月,諾基亞推出了全球首款支持DVB-H手持數字視頻廣播的產品——諾基亞N92。而為了不錯過這次世界杯足球盛會帶來的千載難逢的商機,各大手機巨頭也紛紛發力。為配合全球第一個DVB-H電視節目服務“La3”,LG為和黃準備了DVB-H標準的電視手機LGU900,該機可連續收看3小時電視節目,包括視頻錄制和豐富的多媒體功能。和U900不同,三星推出了全球第一款支持T-DMB標準的電視手機,并在世界杯開賽之前在歐洲上市。
在國內,目前波導已與廈門廣播電視集團簽訂了聯合建立手機電視測試和試驗環境的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深圳多比公司的規劃設計的傳輸、發射系統及后臺技術支撐系統之上,由波導提供電視手機,廈門廣電提供相關內容,正式在廈門進行手機電視的測試和試驗。。波導所提供的電視手機已確定為DOEASY類型,由于目前屬于測試階段,具體型號還未定,但波導市場部相關人員已明確表示,通過不斷的完善和改進后,該款手機將在年內與用戶見面。
從現場波導手機收看廈門廣電的節目來看,畫面清晰,雖然受廣播發射基站覆蓋范圍的影響,偶爾會出現畫面中斷的現象,但與目前移動網絡的流媒體畫面相比,優勢明顯。這位市場部人士告訴記者,與廈門廣電的合作是波導進軍手機電視的第一步,在未來,波導將會研制開發出更多、更有價格優勢的電視手機。
另外,還有一點值得一提,目前手機觀看電視一般只能持續2~3小時,電池的續航能力亟待突破。而上述的波導手機卻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這個問題。究其原因,技術人員解釋是因為采用了DVB-H標準的緣故。
2004年11月經ETSI批準正式成為歐洲移動電視標準的DVB-H,是完全基于DVB-T并針對手持終端所開發的一項技術,用來解決向移動手持終端提供數字電視廣播業務時的功率消耗、移動環境中的性能以及網絡設計的靈活性等問題。據技術人員介紹,DVB-H采用突發的方式來發送數據:即一個業務在一個時間片內,獨占系統全部帶寬,后續再傳送下一個業務,依次類推,所有業務發送完后,再重新傳送第一種業務。接收機只需要在指定的時間段里接收信號,其他時間則可關閉。由于在每一個時間段上的數據傳輸速率很高,所以每一個時間段的持續時間很短,接收端大部分時間是處于睡眠或關閉狀態,如此降低接收端耗電量,最大可節省90%的功耗。
當然,技術標準只是一個方面,隨著內在技術的不斷提高,手機也會越來越適合“第五媒體”這種新的定位。
用戶需求還未爆發
在手機電視運營模式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就是用戶需求,影響此方面的主要因素是終端和業務資費。
從市場情況來看,目前帶有流媒體功能的手機價格基本在5000~8000元之間,都延續了高配置、高價位的特點,用戶如果要使用手機電視業務,則需要更換目前的手機,到底有多少用戶愿意為此更換手機、有多少換機用戶愿意收看電視節目,這些都需要經過一定的市場調研后才能下結論。考慮到這一點,目前一些運營商推出了“預存話費得手機”的活動。
在業務資費上,手機上網費用包括流量費與服務費兩種。一般各地GPRS流量費按照每千比特3分錢計算,如果開通GPRS不限制流量包月套餐則會實惠一些。以北京為例,北京移動目前只有神州行有15元/月的套餐是不限制流量包月。而北京聯通收取的流量費一般為每千比特1分錢,用戶可以到營業廳申請流量費優惠套餐,包月35元。某些業務還有單獨的資費套餐。
總而言之,手機電視的商業價值鏈相對復雜,從內容提供商、內容集成商、運營商到用戶,其產業鏈較長;加上手機電視的傳播方式和國內標準還未定型,終端用戶收視習慣還未養成,收費分成模式未確定,同時產業鏈上的各個角色定位也還未清晰,在這樣一個不成熟的移動增值業務市場里,手機電視業務還僅僅處于探索期。
相關推薦
-
| 2007-12-03
-
| 2007-02-09
-
| 2009-07-06
-
-
-
-
| 2002-05-17
-
| 2008-01-05
-
| 2007-12-22
-
| 2002-05-30
-
-
| 2009-07-06
-
| 2009-07-06
-
| 2002-05-31
-
| 2007-02-09
-
| 2009-07-06
-
-
| 2002-05-29
-
| 2009-07-06
-
| 2002-05-17
-



評論